智慧機場建設呼喚智能安防
作為高安全場所,民航機場是最早采用安全防范系統的領域之一,同時對安防產品的性能與運營服務都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苛刻標準。因此,機場的安防應用以及安全管理理念都走在安防領域的前列,機場安全建設少不了智能監控、人臉識別等安防新技術的支持。機場智慧升級不僅是為提高自身運輸能力,也是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好體驗,進而提升形象,擴高業務水平。
民航發展為安防企業及技術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
近兩年,我國機場建設如火如荼,機場網絡不斷擴張。而隨著技術發展和機場安全防范實際需求,機場安防正在得到逐步升級。就安防系統而言,機場安防發展越快,安防系統就越先進,投資也越高,這無疑將為安防行業帶來更大的商機。
《通用航空“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通用機場建設目標為500個”,預計到2020年機場建設的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增量規模超過400億元。在未來的航空發展中,我國潛在機場建設需求達2000多個,具有廣闊空間。而據目前情況來看,我國通用機場建設有望超預期。
與此同時,機場的建設方及運營機構在安防支出方面也保持高增長趨勢,以應付日益增長的潛在威脅。無論是飛行區、航站樓,還是生活區,均建有完善的安全防范系統,確保為旅客提供持續高效的航空服務。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十三五”時期,我國智慧機場投資規模將達到174億元左右。在新安全形勢下,智慧安全防范系統正在成為保障機場安全的基石。
機場建設數目以及投資的快速增長對機場智慧安防技術需求拉動將頗為可觀。以人臉識別為例,截至2018年8月,安檢人臉識別輔助驗證系統已累計示范應用于國內70個機場的618條旅客安檢通道,覆蓋全國80%以上的大型重點機場,并且隨著機場進一步智慧化,人臉識別市場應用仍存在較大增長空間。
可以說,未來一個階段,我國民航發展勢必將為廣大安防企業和大數據、云計算、生物識別、智能視頻等安防新技術提供巨大市場發展空間和難得的歷史機遇。
結語:智慧民航建設工作正在火熱進行,不過受限于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機場安防建設參差不齊,差異很大:年吞吐量千萬以上的大型機場自身經營狀況良好,盈利空間充足,可依靠自身盈利完成安防改造;中小型機場由于資金欠缺等原因,安防建設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但無論如何,安全是機場建設的剛需,隨著“智慧民航”進一步發展,安防行業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